潤滑失效是指機器摩擦學系統的某一個部位失效而引起的潤滑系統不正常,導致機械各運動副的運轉狀態不是連續的*液體潤滑狀態,瞬時或短期或長期處于邊界潤滑狀態,摩擦副表面發生磨損過程的演變,后導致潤滑失效。潤滑失效的原先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潤滑操作(如油品混用、錯用、油量不足或者過量、油品污染)的失誤,也可能是是設備工況惡化(如超載、超速、高溫運行)或油品劣化變質(油品乳化、污染、氧化等),又或者是油泵故障(供油壓力不穩定、供油不足)、濾清器失效(過濾精度下降、濾清器堵塞)、密封失效等(密封件老化、松動等)或潤滑系統溫控失效等。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與油品性能相關的潤滑失效都有哪些。
一、油品外觀改變
油品的精致程度越高,顏色越錢,透明度越高。而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收到污染或是氧化,在顏色和透明度上都會有所變化。一般而言,當油品收到污染、磨損顆粒較多或者氧化變質事,顏色會逐漸變深,甚至變黑;當油品受到水分污染時,油品透明度會下降,變得渾濁甚至出現乳化現象,因此從油品的外觀上可以大致判斷出油品的污染及氧化變質程度。
二、油品氣味改變
優良的油品在使用過程中不應當發出刺激性氣味或者臭味。當某些油品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氧化、細菌作用而變質,發出刺鼻性氣味或者腐臭味,甚至引起頭暈嘔吐,這就表示油品嚴重變質,需要更換新油。
三、油品粘度變化
潤滑油油膜的形成好壞主要由油品的粘度決定。潤滑油在使用過程中因污染、劣化等原因會使其粘度發生較大的變化,如油品氧化產生油泥、外界污染的粉塵泥沙等都會使油品年度升高;如果受到輕質組分,如燃油、氣體等的污染則會使粘度降低。一旦粘度變化超出了設備潤滑允許的范圍,將會導致設備油膜變小、油溫升高等潤滑不良現象,產生異常磨損。
廣州某鋼鐵公司的一臺軋機連鑄擺剪系統在金屬油液監測時發現在短短一個月內,40℃運動粘度急劇下降,且直讀鐵譜數據明顯增高,齒輪齒面出現了黏著擦傷。經現場檢查,原來是液壓系統密封出現破損,導致液壓油泄露到齒輪箱,致使齒輪油粘度降低,無法形成足夠厚的油膜,導致齒輪出現異常磨損。
四、基礎油氧化
潤滑油在使用過程中長期與空氣接觸,會發生氧化反應,烴類的氧化遵循著自由基鏈反應機制,氧化的初級產物為溶于有的氧化烴,可進一步氧化成大相對分子質量的油的不溶物,在進一步氧化和縮合,成為漆膜和積碳等沉積物,也有一部分裂化分解成低分子不穩定氧化物,成為氧化的促進劑。溫度、水、空氣和金屬催化劑是加速潤滑油氧化變質的根本原因。此外發動機使用硫含量較高的燃料也會使潤滑系統中的酸性硫酸鹽范圍擴大,增加氧化衰減的程度。
為了有效抑制或延緩潤滑油的氧化過程,一半基礎油中都會加入一定量的抗氧化劑??寡趸瘎┑淖饔迷谟谙杂苫头纸膺^氧化物,使之喪失活性或轉化為非活性質點,從而有效延長潤滑油氧化反應的誘導期,或推遲氧化反應的開始時間??寡趸瘎┡c自由基和過氧化物作用而被逐漸消耗,直到抗氧化劑濃度達到某個臨界值,潤滑油開始迅速氧化分解。
潤滑油氧化變質會對設備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氧化導致有機酸增加,有機酸會使金屬表面受到腐蝕,對銅鉛軸承的腐蝕尤為嚴重。
2、產生大量膠質。膠質是由機油在高溫、高壓下一部分碳氫化合物氧化而成。聚集在潤滑油膜中的膠質,在高溫作用下形成漆狀的粘稠物,使某些活動部件黏結,失去作用。
3、生成積碳。由膠質氧化物沉淀而形成的瀝青質在高溫下進一步氧化形成積碳,這些炭會形成炙熱點,使零件過熱,磨損加劇。
4、生成大量油泥。潤滑油氧化生成的油泥凝結在油管中,不僅增大油品流動的阻力,甚至阻塞油路,使潤滑系統失去作用。
五、添加劑損耗
為了保護機件和延長油液的使用壽命,在基礎油中都加入了各種潤滑油添加劑。添加劑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影響潤滑油物理性質的添加劑,如抗凝劑、抗泡劑等;另一類是在化學方面起作用的添加劑,如抗氧化劑、防銹劑等。不同的油品由于其性能不同,加入的添加劑種類和含量也不同,如柴油機油中主要加有清凈分散劑、抗氧防腐劑、降凝劑和抗泡劑等,而汽輪機油中則添加有抗氧化劑、防銹劑、防腐劑、抗泡劑等。由于機器用油不同,工況不同,這就導致不同油品中添加劑的消耗形式不同。
添加劑的作用,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中和或分解變質產物,或抑制變質產物的生產,使油品保持其特性,如清凈分散劑;另一方面通常與零件表面相互作用,子啊零件表面產生一層保護膜,使油品起到減磨和改善潤滑條件的作用。
因此,在使用過程中,油品的添加劑是以一訂的方式在逐漸的消耗,加之外面污染(如水分進入潤滑系統),這就會使損耗加劇,嚴重時油品無法發揮其正常的功能。因此,潤滑油中的添加劑損耗,也是油品變質的一個原因。
版權所有 © 2025 上海冉超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2039999號-4 技術支持:化工儀器網 管理登陸 sitemap.xml